公公被他的同学聚会打脸了
公公仗着自己年轻的时候走过南闯过北,所以一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经常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
他读完高中就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在自家亲戚的厂子里打工,他负责的是销售,经常往各个城市跑,所以自我感觉见多识广。据说他那时候一个月工资能拿到两千多块钱,九十年代初,如果真的能拿到这些工资那还真挺了不起的。我爸是老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爸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二百来块钱。
后来公公和亲戚闹了点矛盾,一气之下回老家了。他不甘心种地,嫌地里的收入太少,于是就买了辆面包车,从他们镇上跑出租。可他性子比较傲,受不了客户的气,也拉不下脸来去找租客,所以生意也不怎么好,干了没多长时间就不干了。然后又开始回家养猪,起早贪黑地养了几年的猪也没挣到多少钱,干脆猪也不养了。
就在这时候,不知道谁引荐他当了他们村的村主任,后来又从村主任成了村书记,别看官不大,可天天还挺忙活,开着他的面包车隔三差五的往镇上或是县里跑,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也越发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公公和婆婆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公公负责在外挣钱养家,婆婆负责在家洗衣做饭,经济收入决定了家庭地位,婆婆在家里是一点地位都没有,公公大声说一句话,婆婆就会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公公在我和老公面前也挺会摆谱,不论什么事都得我们听他的,可老公偏偏又对公公不怎么服气,所以父子俩的关系不怎么和睦,虽然我们一年到头也回不去几次,可每次回去公公都是板着一张脸,很少和老公说话聊天。
他也不是光对家里人这样,对外人也是如此,巴不得所有人都听他的指使。
有一次他和婆婆来我们这边。他们一两年也不一定能来我们家一次,趁着周末休息,我和老公打算带他们去附近的景点逛逛。早上起来后,公公说:咱今天早上别在家里吃了,我看你们楼下有一家沙县小吃,我问了一下,他家有炒米粉,咱去吃炒米粉吧,我都好多年没吃过炒米粉了,当年在福建经常吃……
他说了好长一段话,无非就是一些他当年走南闯北的经历,我和老公都听他说了好多遍了。
到店里后,他吃了没几口就说人家做得不正宗,当时店里只有一个店员,不知道是老板还是服务员,店员没有理会他,他当时就有些气恼。过了一会,他问店员要一碗汤,店员说没有,公公有些恼羞成怒地说:我以前在福建吃炒米粉,人家都会给配一碗汤,你们到底是不是正宗的沙县小吃?
不论公公怎么说,店员就是一口咬定他们不提供汤,公公哪吃过这么瘪,忍不住骂了店员几句,店员毫不示弱,和公公对骂了起来。老公觉得丢人,最后强行把公公架走了,这下可不得了,公公把气都撒在了我们身上,也不出去玩了,回家摔了我们家很多东西。
那次让我彻底见识到了公公的蛮横和霸道,当时我就想:谁要是能把公公这个臭脾气给治改了,那谁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公公的暴脾气竟然被他们的一次同学聚会给治好了。
公公的初中同学聚会定在大年初二,他们班长年前就开始组织,本来定的是年初六,可很多人时间上不合适,最后改成了年初二。确切的说不是很多人时间上不合适,是有一个人说自己年初六没时间,只有初二有时间,所以就改到了初二。
这个人和公公很熟,因为他们俩是一个村的,算得上是发小了,可这个人高中毕业后又读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在省城的一家报社工作,现在已经是报社的一个高层领导,妻医院的科室主任。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广,不管走到哪都是一群人簇拥着。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话一点也不假,他的父母也跟着沾了他不少光,逢年过节,去他老家给他父母送礼的人特别多,说白了就是那些人平时不容易见到他,知道他过年的时候会回老家,借着给他父母送礼的由头说不定趁机能见他一面。
公公以前和他的关系还不错,小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又是小学和初中同学,可自从人家发达后,两个人偶尔在村里见了面也就是互相打个招呼就算了,像公公那么高傲的人,是不屑跟别人一样巴不得往他跟前凑的。
年初一的那天公公给我们说年初二他要去镇上参加同学聚会,婆婆欲言又止的,可最终还是没敢说啥,老公忍不住说:大年初二走亲戚,明天我两个姑姑都来,你不在家等着招待他们,去参加什么同学聚会?
公公说:老子的事情,要你管!你们都在家,你们不能招待?没有我就不行了?
老公说:你们同学聚会挺会挑日子,别怪我没提醒你,人家都是混得好的才去参加同学聚会,你别再去了碰一鼻子灰回来。
公公气急败坏地说:我哪里混得差了?你以为随便一个人就能当村书记的吗?有本事你来试试,看人家让不让你当!你以为我们初中同学跟你们大学同学似的,一个个都混得比你强,我在我们班里就算是不错的了,大部分连高中都没上就直接退学回家种地了!我怎么说也是个村书记,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
老公小声嘀咕了一句:就一个村书记,也就你自己觉得了不起。
幸好公公没听到,要是听到了大过年的爷俩又得大吵一架。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二,公公早早地就起了床,特地认真打扮了一番。他最里面穿了一件波点衬衫,套了一件针织马甲,外面穿了件为了参加同学聚会,年前刚买的一次都还没舍得穿的羽绒服,下身穿了一条西服裤子,脚上蹬了一双擦的锃亮的皮鞋。如果换成别人,这一身应该挺亮眼的,可穿在身高刚刚一米六的公公身上,怎么看怎么滑稽。
他心不在焉地匆匆吃了几口早饭,然后就开着他的面包车走了。婆婆说:你不用走这么早啊,你们定的不是十一点吗?
公公一瞪眼说:你懂什么,他们肯定都会提前过去,再说了,我和聚会的饭店老板认识,我提前过去和老板打声招呼。
后面发生的事是公公后来说给婆婆听的,然后婆婆又转述给了我和老公。
他们村离镇上差不多二十里路,公公开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约定好的饭店。他是第一个到的,等了好长时间才断断续续地有同学来。见面客气地握手,自我介绍、寒暄,有的人已经完全叫不出名字来,就算对方说了名字也要想上好半天才能想起来。
本来是他们班长组的局,可公公却迫不及待地想出头。他们群里报名说去的同学都二十多个,结果都十二点了一共到了还不到十个人,包括公公的那个发小也没有到。公公等的心急,而且他早饭吃得少,早就饿得饥肠辘辘的,他说:都这个点了,想来的应该都来了,没来的估计也不会来了,咱开始上菜吃饭吧,边吃边聊。
有人说:那不行,王光还没到呢,我问他了,他说再一会就到,我们等他一会吧,他不来咱们谁敢开席?
王光就是公公的那个发小。公公听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他也没再说啥。
一直等到一点左右,王光才姗姗来迟,一进门就开始道歉,然后除了公公,其余人都赶紧离开自己的座位迎了上去。王光说:真是抱歉,老家来了几个朋友,陪他们聊了一会天才抽出空来过来。
有人说:没事,我们知道你是大忙人,不像我们这些人这么闲,我们在家实在是闲着没事才早过来的。
公公听了在心里忍不住骂了几句:我来的最早,是不是就说明我最闲?
然后开始点菜,大家都让王光点,王光说他对那家饭店不熟,不知道店里什么菜做得最拿手。公公自告奋勇地说:我和这家老板熟,经常来他家吃,知道什么菜好吃,我来点吧。
王光把菜单递给了公公,公公刚把菜单接过来,还没有两秒钟菜单就被人拿走了,他们一个同学把菜单又递到了王光的手里,说:你点就行,想吃什么就点什么,你见多识广的,点的菜准没错、准好吃。
公公的心里无比恼怒,可他还知道顾全大局,极力忍耐着。
菜上来后,只有公公一个人在闷着头吃菜,其余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和王光说话聊天。过了一会,王光说:这么多年没见了,大家都介绍一下自己现在都做什么吧,我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从我右手边开始吧。
那天加上我公公和王光,一共也就十个人,一个大桌子都没有坐满。公公和王光之间隔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说自己在外面做生意,另一个说是县里一所中学的校长,轮到公公的时候,公公一脸骄傲地说:我在我们村当书记!
公公说完后酒桌上一片安静,隔了一会,有人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然后所有人都开始跟着大笑,有人一边说一边对着公公说:你这个太厉害了,哈哈,村书记,哈哈……
公公再傻也能听出来他们的嘲讽,公公恼羞成怒地说:有什么好笑的,你们不要瞧不起我,王光的父母还得归我管呢!
他们顿时笑不出来了,都小心翼翼地看着王光,王光说:行了,都别笑了,继续吧……
公公心里憋了一肚子火,根本无心听后面的人说了些什么,好像是有当医生的,有开美容院的,有一个在村里当老师的,但人家儿子在县里当领导,总之,对比下来,似乎确实就属公公最不济。那时候公公已经隐隐有些后悔了,后悔不该去参加同学聚会。
都说完后开始互相敬酒,其余人都争着抢着和王光喝,可竟然没有一个人过来和公公喝,公公举了半天酒杯又讪讪地放下了。别人和王光喝完后又开始互相喝,自始至终都没人搭理公公。公公气得真恨不得直接走人,可直接走的话更丢面子,所以他咬着牙坐在座位上,只是如坐针毡。
不知道是不是公公那句话有些得罪了王光,王光也没怎么和公公说话,这一顿饭吃得公公就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格外的煎熬。
吃完饭后结账,本来说好是AA的,可因为去的人不多,王光说不用AA了,就当他请大家了,其余人说不行,说不能白白占王光这个便宜,都争着要付钱。公公觉得这总算是到了他可以表现的时候了,说:我和这家老板很熟,我来付吧,他每道菜至少也能给我便宜个几块钱。
其余人又哄得一下笑了,有人说:行,既然你和老板的关系这么好,那就你来付吧。
公公去结账的时候傻眼了,那一桌酒菜一共花了三千多块钱,其中菜不到一千块钱,不知道谁要了两瓶店里最好的白酒,两瓶白酒两千多块钱,得亏镇上的饭店没有更好的白酒,要不然我公公更得懊悔死。
付完钱后公公的心都在滴血,他走起路来都有些迷糊,很长时间都没能缓过来。三千多块钱啊,他一个月的工资都还没有一千块钱,他真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有人说想去王光家拜访一下两个老人,给他们拜个年,其他人都附和同意。其中有两个人借口有事走了,剩下几个人都跟着王光走了。本来公公以为他的面包车已经很阔气了,可没想到其余人都是开着小汽车来的,在其他人的车面前,公公那好多年的破旧的面包车显得特别的寒酸。
王光的车开在最前面,其余人紧随其后,公公在最后面。王光父母的家在他们村东头,到了后其余人纷纷下车,都聚在王光的家门口。本来公公想直接回家的,可他恰好看到了老公的爷爷,也就是他的父亲也在那里,于是他就也下了车。
公公的那些同学都争着和王光的父母说话,给两个老人拜年,公公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晾在一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走上前拽着老父亲就走了。公公问:你在他家门口干嘛的?
老公的爷爷说:你表弟的儿子不是在省城上的大学吗,今年就毕业了,你表弟想让我找王光打听一下能不能给他儿子安排个工作……
公公听了心里更不爽了。到家后,他一直板着张脸,不管我们谁和他说话都是爱答不理的。吃完晚饭,婆婆忍不住问他同学聚会花了多少钱,他语气很冲地说花了三千多,婆婆特别节俭,是喝完粥都得把碗舔干净的那种,她听说公公参加了一个聚会花了三千多块钱,瞬间来了勇气,不停地埋怨起了公公。
公公本就在气头上,听到婆婆的唠叨心里更是无比厌烦,最后忍不住当着我和老公的面踹了婆婆一脚,踹完还不解气,又上去扇了我婆婆两巴掌。我和老公一开始有些愣住了,等反应过来后赶紧上前把公公拉开。
老公看到婆婆挨打很是心疼和生气,他说公公:你除了冲我妈、冲我们发脾气你还有什么本事?你要是真有能耐、真有本事就罢了,没本事还天天觉得自己了不起,在外面受了气不敢吱声,只敢把气冲我们撒,真有本事的人是谁给他气他冲谁撒,才不会把气撒在家里人身上!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公公,他一语不发地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来。回来连脚都没洗,就直接上床睡觉了。
他连续好几天都不愿开口说话,他不和我们说话,我们也不主动和他说话,然后有一天,他竟然主动开口给婆婆说了对不起,说不该对她动手,这真是差点跌破了我们的眼镜。要知道公公是多么高傲的一个人啊,他竟然会主动给婆婆道歉,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从那之后,公公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虽然骨子里还是有点傲气,但是比之前好了太多了,不再唯自己独尊,事事都要求别人听他的,看来同学聚会对我们家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公公活了五十多岁总算是活明白了,混的不好别参加同学聚会,真的没有存在感。
我是非常赞成这个观点的,别说五十多岁了,不管什么时候,如果你混的不好,尽量都不要参加同学聚会,现实真的挺寒人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同学聚会似乎成了攀比大会,或是吹牛皮大会。愿意组织或是参加同学聚会的,一般都是混得比较好的,那么是当官的,要么是经商的,最不济也是在公司做高管的,他们自我感觉混的挺不错,所以才会积极响应和参加同学聚会,以此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如果你一不当官二不当将,无权无势也无钱,那么在同学聚会上,你不仅不会不起眼,还会有些尴尬。听着别人侃侃而谈,你的心里是会忍不住自卑的:当年他都还不如我,怎么现在就混得这么好了呢?
虽然说有些现实,但这就是真实的社会,大家都去奉承、恭维混得好的,对于混得不好的同学,就算不会冷嘲热讽地踩上几脚,可没人愿意和你说话聊天,就那么把你一个人晾在一边,那也够让人尴尬和寒心的。
同学聚会早已变了味道,甚至就连同学群都变了。群里比较活跃的永远是那么几个混得好的,混得不好的都自觉地一声不吭,同学聚会的时候也是如此。侃侃而谈的一定是有一定地位的,低头不语闷头吃饭的一定是生活不怎么如意的。
还有的同学聚会让人觉得非常无趣和可笑,有的人以前在班里可能默默无闻,现在恨不得大声告诉班里所有人他混得不错,甚至比班里大部分人混的都要好,在聚会上洋相百出,大吹大侃。有一个人带头,其余不服气的人可能就会争相表现,一个比一个能聊,一个比一个能吹。有的吹嘘得让人觉得可笑。
五十多岁的人了,一辈子什么样基本上已经定型了,都这个年纪的人了,何必再去聚会上找存在感呢?
当然,也有的同学聚会是正能量的,纯粹是为了共叙同学之情,这种同学聚会我们应该提倡,并且积极参加,这也是我们最向往、最喜欢的聚会。
变了味道的同学聚会不参加也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fyihaodian.com/mrzs/2092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