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2023年医美行业新风向在哪

随着疫情的开发及轻医美的发展,医美市场逐步回暖。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增长率达到12.4%,预计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17.2%)。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迅速扩大,年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亿元(21年至25年CAGR为31.9%),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资质合规且拥有医师资源优质的医美机构竞争力将愈发凸显

数据显示,年中国医美机构以中小型私立门诊部和诊所为主,占比高达71%;实际从业医师数量为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医美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导致大量中小型医美机构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较低,未来资质合规且拥有优质医师资源的医美机构的竞争力将愈发凸显。

轻医美将成为主力市场趋势

非手术类医美项目风险较小、恢复期较短、效果自然等特点,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始终保持高增速扩张并挤压手术市场,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抗衰抗初老(45.7%)和补水保湿(39.7%)是最受欢迎的轻医美项目,美白亮肤、紧致提升等轻医美项目的消费也较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轻医美项目类型多样,由于见效快、风险较小、价格较低,满足了美容消费升级需求,逐渐走向大众化、高频化。

消费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医美、康养赛道发力布局未来的元年

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看,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晚婚晚育、不婚不育、少子化已成趋势。60后、70后步入老龄化后,已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消费特征。前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于后者,也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的“大饥荒”,生活会更节约。后者在心态和身体状态上,更追寻“悦己”,从该阶段之后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老”,更不想变老。因此,从70后人群开始,未来“抗衰老”医美,七成以上受访者表示需要为“美”好好花销一笔。

此外生物医药、食品保健,会有一个几何倍数的增长空间。消费结构将逐步发生改变,未来消费主力军“后劲不足”。康养是基础,未来的“新老年”人群,在社交、娱乐等精神消费需求,也会呈现高速增长,这一类的产品,将不局限于广场舞、夕阳红旅行团等传统形态。因此,年开始,或许是医美、康养赛道发力布局未来的元年。

经过疫情、市场和消费者验证的活下来的医美品牌,未来会活得更好

“美”在当下,取悦自己的市场特征将越发凸显。对医美行业而言,这既是创新营销的突破口,也是业绩增长的驱动力。年虽是寒冬,对仍在坚持的品牌来说不失为不错的修炼内功机会。经历过疫情的洗礼,年医美行业必定会回到一个平衡和理性的分布状态。经过市场和消费者验证的活下来的品牌,未来会活得更好。经过疫情,“卷”到最后,“剩者为王”。本质上,这也是对前几年近乎疯狂的不良竞争营销的纠偏。

站在当下这个节点,每一位医美从业者特别是创始人都需要静下心来问自己:是否相信中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你的机构是以什么角色来配合整个经济增长的?你还能挖掘出用户的新需求吗?真正地将自己嵌进问题中去,就会赶上整个疫情开放后经济和行业带来的机遇。其实我们有理由相信,医美行业的新的机会已经诞生。疫情后,医美消费将会迎来报复增长。

年,谁还有机会?“精准医美”成新风口

据数据平台数据显示,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已从年的亿增加至年的亿,增速达%,预计年有望达到亿元。

而当下消费者对于美容产品的成分、成效有了更深的认知,另一方面,操作风险低、技术要求高、效果更显著的针对性较强的轻医美逐渐形成了新的消费趋势。随着行业规范化的推进,医美专业亟须向循证化、精准化发展。医疗美容的精准化发展是新时代医学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对于医疗美容规范化的要求。

针美汇作为国内小针抗衰开创品牌,一直以“一根针”打市场。在疫情期间仍能做到逆势增长。在荣获不仅荣获医美行业权威奖项「追光大赏——年度医美机构精进大奖」,同时针美汇杭州旗舰店荣获「年红点主办当代好设计奖」。针美汇上海虹桥分院、长宁分院、郑州分院联合获得「WIN医院诊所类别金奖」。以及「医美年度自体修复抗衰品牌大奖」。

作为单品类的医美品牌,针美汇一直在专业技术领域内深耕。主打强技术,靠品质、技术差异制胜。彰显了华秀·针美汇发力“垂直细分小针抗衰领域高端轻医美”的野心,也被行业人士认为是难以复制的医美行业现象级品牌。

经历过一个充满希望与温暖的春节,已经逐渐抚平疫情带来的伤痕,疫情后的消费增长趋势也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年注入一些信心。年的中国经济已经开了一个正循环的好头。也是医美行业“报复性”增长,却又回归理性的元年。值得各位医美行业同仁共同努力铸造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fyihaodian.com/mrhf/209285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