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古老的美容方式薅脸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m.39.net/pf/a_4337503.html

薅,hao,薅草的薅!

“您二嫂子,他三姑要出门子了,你过会过去给她薅薅脸哈——”,西边的大奶奶隔着墙喳呼母亲,这么喳呼可能有些看官瞧不太明白,这里的“您二嫂”的“您”,是指大奶奶家的我的叔或小姑,“他三姑”的“他”那肯定是指“我”,这就是中国人能听明白,要是翻译给非洲人听,估计那黑人兄弟转一百个弯也转悠不明白!

家里略一腾出空,母亲拿着一个小线筐就过去了,腚后小跑着跟着的,那就是我。三姑比我大十几岁,平时下湖拦个地瓜、上地畔上搂个柴禾,下河逮个鱼什么的,总是带着我,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土丫头的样子,这几天没大见她出来,怎么大变了样了:脸红润了,长长的两根辫子没了,脸好像也大了起来。看到我母亲过来,还有点羞涩的样子。

只见母亲从线筐里拿出一小铁罐,里面盛着石灰面,手指蘸些均匀地扑在三姑的脸上。为何扑这个呢,说是拿拿汗,让脸上光滑;还有就是过会薅脸的时候不疼。扑完脸,母亲又拿出一个小盒子来,拧开里面也是白白的东西,但这不是石灰,而是姑娘搽的粉,就和磨上拉的面似的。然后又拿起一根长棉线,在粉盒里滚粘滚沾,让线上沾满粉,把线一头咬在嘴里,一只手拽住一个线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撑开线,形成一个“8”字样的环圈,就贴上三姑的脸。随着拇指和食指一张一合,嘴与拽线头的手的一拉一松,让扭劲转动,就和剪刀一样,夹住并薅掉她脸上的汗毛。

薅颧骨那块的时候,绞动的幅度大,但到嘴边和眉毛跟的时候,母亲下手就谨慎了。女人虽然不和男人样长胡子,但如果你仔细瞅瞅,每个姑娘上嘴唇上都有一层细细的绒毛,你要大幅度的用力,非把三姑疼死不可。还有眉毛,现在社会小姑娘都去美容店修个眉毛,那年月村里哪有什么美容店?!但并不是每个姑娘的眉毛都天生的娥眉一弯,很多时候都刺刺歪歪的,要修齐正了,那就得薅!眉毛可不是绒毛,又硬又粗,薅眉是整个薅脸过程最显技术的活,母亲这个时候就更加小心翼翼,一边薅,嘴里还一边夸,转转三姑的注意力:“左绞一线生贵子,右绞一线产娇男,一边三线绞得稳,他姑胎胎产麒麟。眉毛绞成弯月样,状元榜眼探花郎。嫂子今天恭喜你,恭喜恭喜你好新娘。”三姑虽然疼得嘴一歪一歪的,但听了这夸奖,心里还是滋得了不得。

薅下的脸上的毛不是随便扔在地上,而是在三姑脚下铺了张红纸,薅掉的汗毛都掉在红纸上,然后母亲不知处理掉哪里去了,问了她老人家也不说。但让我着实吓了一跳,平时看着光滑的一张脸,怎么掉下这么毛来呀。半天的功夫,薅脸才完成,再看三姑的脸时,变得一片粉红,三姑说脸上热辣辣的出火,母亲说今天不能让脸沾水,沾了水就出红点子。看到薅了脸后的三姑光彩照人,我忍不住了,缠着母亲也给我薅薅,可把看二形的喜毁了,纷纷说:你这辈子不必了,等给你媳妇薅吧。可等我十多年了说了媳妇,人家却用不着母亲这样的薅脸了,美容店包办了一切!

没过几天,胡同里来了大花轿,把三姑抬走了,我还为此大哭了一场,这不少了个带着我玩的了嘛!从那也明白,薅脸的姑娘,都是马上要出门子的了。这个过程也叫“开脸”,开了脸,这个女孩就成年了,变为人妻。按现在的说法,没有薅过脸的就称女孩或者少女,薅过脸的就称妇女或家庭妇女。过去,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女的,有经验的人一看脸就知道怎么叫,一般不会把姑娘叫成“嫂子”,因为开过脸的人脸上没多少细细的绒毛了。

找干薅脸这活的女人,除了手艺好,还有一点要求,必须是村里有儿有女,还得是行得正走得直的“全福”妇女,并不是谁都能做的。村里有多少大闺女经母亲薅脸出的门子,她自己也数不清了,有时我问她,开脸去毛为什么要薅?拿我爹的刮胡子刀锄拉几下不就利索了吗?多省事!母亲笑我:“你个憨儿!线薅出来的越长越细,刮胡子刀越刮的,毛越长越粗,用刮胡子刀开脸,你想让她们成猪八戒呀!”

噢,这难倒是真的?既然是真的,为什么现在薅脸的越来越少了呢?

相关习俗:沂蒙乡村女人婚前婚后要开脸,这是成为人妇的标志。有些地方上轿前开,有些地方婚后三日开。此俗,在现在已经极为少见,年轻妇女都请专业美容师打理好一切。

《沂南风物志》总第八十期

卢蒙

读阳都故事,赏沂南风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fyihaodian.com/mrzs/209260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