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临界点的秘密
原创/文字/李滨
x
SECRET
医美临界点的秘密
水有两个临界点,一个是零度,另一个是度。在一个大气压下,低于零度的时候,变成冰;高于度的时候,变成水蒸气。
坚硬的金属也有临界点,一般称之为熔点,温度高于熔点,金属便会熔化,区别是熔点不同,它也是区分不同种类金属的标准之一。金属也有沸点,炼钢炉里沸腾的铁水就是铁到了沸点的结果。
人的体温的临界点有两个,一个是35°,另一个是37.2°,低于前者便会失温,高于后者就是发烧,体温在两者之间,是健康态。人体的失温临界点或发烧临界点被突破的时候,虽然说进入了另一种非健康状态,但是仍然存在渐进的过程。
人的情绪也有临界点,例如喜极而泣、乐极生悲、勃然大怒及情绪失控,都是在形容情绪超过了临界点之后的状态。人的精神状态一旦突破了临界点,便有可能失去理智,要么精神崩溃,要么精神失常。
在经济学中,临界点的目标指向允许不确定因素向不利方向变化的极限值。例如价格战中的降价,当价格下降到一定指标,内部收效率刚好等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这个值就是降价的临界点。当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达到一定比例时,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从可行变为不可行。
医美机构经营有盈亏平衡点,这个临界点还分成现金盈亏平衡点和财务盈亏平衡点;在临界点两侧是两个世界。当然除了临界点的现实状态,还要看趋势,通过趋势预测,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越过临界点,这样才能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临界点意味着质的变化,它作为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标志点,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人们掌握了某种状态的临界点,也就掌握了某种变化的规律。
Medical——
Medical
1.医美临界点
临界点的概念在医美界并没有太多的讨论,但是在实践中却常常出现因为对临界点把握不清而导致的失败。对医美有意义的临界点有三个,一是“变美临界点”,二是“毁容临界点”,三是“情绪临界点”。
1、变美临界点
变美临界点更多是美学上的意义,所以又可以称之为“人体医学美学临界点”。人体医学美学[1]是指在医学美学基本原则指导下,研究现实人体美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美临界点是指用最小代价便可以让人变美的诊疗范围,通常由医生来把握;指望客户自己能掌握这一点是不靠谱的,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而这一点也是考验美容医生水平的试金石,源于医生的美学修养和临床经验。
[1]这个概念于年被提出,源于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一书,作者是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变美临界点不存在统一标准,例如“三庭五眼”、“黄金分割”之类,只是一些参照系数而已;也没有划分标准,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和具体情况,有整体变美临界点,也有局部变美临界点;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也会出现不同的临界点。
2、毁容临界点
确切地说这是医美治疗失败的标准值,也是过度医美的最高允许值,一旦过了这个临界点,便进入变丑的进程,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它既有医学标准,也存在美学标准和心理标准,其中心理标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力较大,比如周围人对医美效果的评价。
这个临界点可谓是医美的“魔咒”,做医美的医患双方都绝对不能迈过这条界限,一旦过去了,便会迅速走向反面,不但所有的钱都白花,而且必然会带来困扰医患双方的纠纷甚至医疗事故,我们也将之称为医美消费的纠纷临界点。
人们去做医美项目的时候,出发点无非是想让自己变得漂亮一点、年轻一点或性感一点,因人而异,没有绝对指标,很多情况下这个临界点是模糊不清的,导致恶劣后果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因此,过度医美情况经常发生,无论过度治疗的决定是谁做出的,一旦出现纠纷,医疗机构是责任的唯一承担方,患者会将所有问题都归结到医美机构或医生的头上。
3、情绪临界点
医美情绪临界点专指医美就医者对医美效果自我认知的心理承受度,有人的心理承受力高,有的人却很低,一旦超过了临界点,情绪便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影响人的行为。情绪临界点的基础是就医者自身的医美期望值。
情绪临界值要比毁容临界值宽泛一些,它不一定与毁容临界点完全一致,低于或高于毁容临界点的可能性都有,所以,当它高于毁容临界点的时候,可以作为毁容临界点的缓冲地带。当医生意识到患者的问题已经超过了毁容临界点时,哪怕还没有突破情绪临界点,也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不能以任何方式触碰患者的情绪临界点,导致对方情绪越界。
判断患者越过情绪临界点的标志是“翻脸”,这是双方爆发纠纷的开始。聪明的医生和职业经理人会巧妙地控制或引导患者的情绪,尽量不要突破防线,只要没有翻脸,一切都好说,在这个阶段采取什么措施都不为过。除非对方是蓄意为之。指望医美患者自主调控情绪临界点是不现实的。
4、医美阈值
阈的意思是界限,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我们姑且将这个概念引申一下,特指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的范围。
医美的本质是通过医学手段实现人体的美学价值,找到最低值,也就是变美临界值,是美学价值增值的开始;找到最高值,也就是毁容临界值,它是美学价值贬值的开始;在增值与贬值这两个临界点之间的范围,就是医美阈值。
医美业所有的业务,都应该在医美阈值允许的范围内实施,无论是医生还是辅助人员,都应该建立这样的概念。只要在阈值之内,实施多少项目、收取多少费用都是合理的,一旦突破,哪怕多收一毛钱,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当然,除了这几个临界点,我们还能找到很多。有些临界点是稳态的,有些是非稳态的。稳态临界点就像呆在圆底瓶子里的小球,即便因为震动偏离了最底部,也会自动回到那个稳态位置;非稳态临界点就像杂技演员顶起来旋转的那个盘子,需要演员维持它不掉下来,而且一旦掉下来不会自动回去。事实上,我们很难找到医美的稳定临界点,而所有我们想要的临界点都是非稳态的,需要好好维护,才不致于偏离稳态。
Medical
2.医生对医美临界点的把握
拿着明星照片去找美容医生的做法是愚蠢的,消费者也不应该相信明星们关于自己如何变美的“鬼话”,例如花了多少钱在护肤品上之类的,明星照片或剧中形象都经过了化妆或镜头美颜,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没有可比性。而拿明星照片找医生作参照系的做法,是典型的变美临界点误区。也就是说,客户本人对自己的变美临界点一无所知。
变美临界点与医美消费行为常常发生冲突。客户到医美机构寻求某种治疗,医美机构的咨询师便加以开发并开单,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销售的目的,而非让客户变美的目的,这种情况是双方对变美临界点的忽视。不管是医生还是咨询人员,洞察客户的变美临界点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医生们在这方面的水平更高一些,优秀的医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住客户的变美临界点,并加以指出,那些依从性好的客户会听从医生的建议,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变美临界点可以说是医美的起步,也可以称之为变美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具体说这是解决了最基础的身体问题之后,便获得了美的提升价值。
合格的美容医生在治疗之前会与就医者充分沟通,他们会在变美临界点与毁容临界点之间的范围与就医者达成共识,我们称之为美学沟通一致。这一点也会体现在病历上。
中国有句老话:事缓则圆。凡事都要留有余地,特别是医美,无论是医生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过度追求极致,否则极有可能走向反面,相信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有同样的体会。
医生们经过长年的经验积累,包括对自己技术与客户情况的认知,会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来,有些时候的表现是对客户的挑选,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引发医生与咨询师或院方管理者的冲突,被认为是对业绩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所以,职业经理人们应该对这类知识加强学习,并且尽可能地与医生的决定保持一致。一方面,完全不具备医美阈值观念的消费者本身就是雷;另一方面,假如医生自知水平不足,出现挑选客户情况,管理者不应该赶着鸭子上架,以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医生们不但要有高超的临床技术,还要学习人体美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就是为了让医生团队能够具有综合的判断能力,很多时候,并不是医术高超就一定能有最好的医美效果。
Medical——
Medical
3.客户对医美临界点的认知
如果医美客户能对自己的变美临界点和毁容临界点了然于胸,对其自身而言是莫大的幸事。它可以让自己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效果,也能够避免走入毁容的陷阱。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消费者凤毛麟角,大多数医美消费者完全不具备这种认知能力。事实上,对这两种临界点认知越差的人,情绪临界值也越低。
对于医美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将这个责任完全推给消费者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具备人体美学知识和自我审视能力,她们的主张大多来自他人的影响或医美时尚。这种能力来自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医美行业的消费者教育,但医美消费者教育却正是这个行业最缺乏的。
在具体的个案中,医生帮助就医者建立这种概念至关重要,它也是最大限度为就医者提供美学价值、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医患纠纷的手段;同时,也能够让就医者建立合理期望值,双方达成美学沟通一致。
如果医美就医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指望其建立合理的医美心理阈值是不现实的,这是医方该说“不”的时候。然而实践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例子不胜枚举,医美从业者为了销售业绩,往往抱着侥幸心理,最后总是得不偿失。大量的医患纠纷也正源于此,当然,有组织的医闹碰瓷者除外。
Medical
4.医美临界点的秘密
道理上说,医美临界点是医患双方共有的认知,假如医患双方在此高度一致,那是双方的幸运,用英语表述是双方很match。可惜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在相处多时的老客户与医生之间,会存在这样的默契,那是长时间磨合的结果,由此建立了双方的信任关系。
为什么有的医生业绩非凡,客户满意度高?或许是他们掌握了医美临界点的秘密,并将之运用到与客户的互动之中,但是它是个性化的,不可言说,成为一种潜在的能力,但这绝不是什么秘而不宣的“秘诀”,只要留心,人人都能做到。
医美临界点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也就是医美行业难以标准化的原因之一。不过,对于低风险的轻医美项目,特别是偏重于肌肤养护类的医美治疗,还是有可能将医美临界点或医美阈值进行相对标准化的预制,以增加医美项目的可复制性。
我们很少在各种医美大会上见到关于这个话题的交流,显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但它却是与医美业相伴而生的话题。
-END-
*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李滨,转载请标明出处,不得对本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本文发布内容及图片如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相关权利人与本平台账号联系,我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fyihaodian.com/mrqb/2092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