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微整变危整,别被快餐式
“轻医美”,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操作简单、恢复迅速,因此被称为“快餐式美容”。目前,市场上从事医疗美容的机构众多,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从业者不具备合法资质,而用来源不明、质量无法保障的医美药品来开展“轻医美”项目,已经成为一些美容机构非法牟利的主要手段。(9月8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轻医美”市场占比保持着每年15%以上的规模增长。而其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在“轻”字。一来,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等产品操作相对简单,“吃个午饭的时间就能做医美”;二来,医院,私人机构的仪器及注射类产品价格更低,“花一顿饭的钱就能变美”。殊不知,方便和便宜只是风险和套路的伪装面具。
注射美容针必须由有资质并有从业经历的医生来完成,不是谁都能上手,后果更不是谁都能承担的——注射不到位或出现偏差,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想以此轻松挣钱”恐怕不会轻松。
况且,价格低不代表安全风险低,更不代表机构利润低。举个例子,我国正规批准上市的国产肉毒素市场价格为元左右,进口肉毒素的价格为元左右。但从一些不正规渠道,拿货价可能只要两三百元。这些产品来源不明、成分含糊不清,质量根本无法保障,怎么能给人注射?所谓的细胞液和脐带血产品,怎么会只要两元一瓶?
医美乱象,背后是一门“生意经”。不良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顾消费者权益和健康,擅用滥用问题产品,致其因打美容针皮肤溃烂、祛斑出现感染、除皱致使左右脸不对称,屡屡引发医疗事故。“微整”变“危整”,“轻医美”变“黑医美”,对此乱象真该治一治了。
“轻医美”的本质是“医”,就该以严格的监管和规范让其不失本意。一方面,行业监管要跟上,对“轻医美”乱象形成有效震慑和打击,对任何侵害消费者权益、损害公众健康的行为,都必须让其付出代价;另一方面,科普教育要加强,应向公众普及医美知识,提高消费者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轻医美”能轻松变美。与此同时,引导大众理性看待“颜值焦虑”,不盲目跟风,不要被“焦虑贩子”收割。
去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发布了指导意见,就加强医疗美容行业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加强关联领域与行业的监管,提出了详细的监管要求。希望在更多努力下,医美行业能够健康发展,走得更远。
别让“美”蒙尘。各方需擦亮眼睛,清楚变美的风险。不要坑人,也不要被人坑。时刻以安全第一,别被膨胀的“快餐式美容”噎着了。(正观评论员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
.转载请注明:http://www.golfyihaodian.com/mrmb/20929896.html